第三章 正确认识(1 / 2)
李丹的客厅内,水汽氤氲。
巴城的华商基本为闽南之人,喝茶是他们的共同爱好。
李丹这里也有招待他们的茶桌,不过不是很大,能坐到茶桌旁的自然是此地的几个大华商,如苏鸣岗、林六哥、杨官等几人而已。
其余的华商也没有什么抱怨,老老实实地站立旁边等候着。
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正中而坐的李丹身上,他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华丽的白绸长袍,白衣飘飘,果然一副富家公子模样。
刚才的传闻也早传的沸沸扬扬,李公子梦中遇到高人教导之事已经人尽皆知。
所以,此刻看向李丹的眼神中,还有不少是那种探奇的目光,希望能从他英武的面庞上找到一丝仙气。
刚才又有人问起神仙之事,李丹还是笑笑道:“神仙之说,怕是妄谈。也许是我的运气好,遇到贵人托梦而已。”
李丹当然不会说有什么神仙,哪怕别人都是这么看,他也不会这么认。
可是“贵人托梦”这个时代,顶多也是稀奇而已。
至少,很多人的身边至少都听说过托梦之事。
“我看也是如此。”苏鸣岗也不愿意承认什么神仙之事,听起来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不过托梦之说,一下子让苏鸣岗也能接受。
但是他心中,对于李丹也是不敢再当以前的纨绔子弟看待。
其余之人,对这个以前的纨绔子弟,也变的敬畏起来。
“李公子,你的白砂糖到底怎么售卖啊?能分给我多少?
我事先说好,你给多少,我就能卖多少,全部给你现银。”苏鸣岗率先正式开始了白砂糖的问询。
这是怎么了?生意这么好做吗?想起前世他在商场的打拼,想起拼价格拼到咬牙的那种狠切与无奈,还有收款时候无数次的催要……
见李丹没有吭声,苏鸣岗接着说道:“怎么,李公子是不是觉的价格低了,不过你好像还没开价啊?要不然我先送一车的银子过来,算是定金如何,无论什么价格我都要了。我们做生意吗,还是拿到银子要紧,你看如何?先给我定个几百担的白砂糖,要不然一百担也行。”
李丹简直有些傻眼,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以前也算是大商人,可是这样好的生意,似乎都跟自己无关,只有那些高科技行业人士才会有的待遇。
其实好像高科技也没这么好的生意,他们一样也是有无数对手在等着他们。
这,难道银子要砸到自己的头上?
不知这样的客户有多少?
“李公子,白砂糖你能给多少,我林六哥先拉一车银子送来如何?”林六哥豪迈地说道。
一车的银子,至少万两上下,可是不得了的数字,李丹有些兴奋。
怎么好事开始轮到我头上了?
李丹幸福的有些眩晕。
……
没有多少人知道,哪怕是大明末年,大明的商人在海外依旧赚着海量的银子,将这银子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明。
李丹不知道的是,大明崇祯十年,光是在月港卖给英国人的白砂糖多达十几万担,冰糖还有500担。
当然,不光是白砂糖,还有丝绸、瓷器、茶叶等等,都是极度畅销海外的商品。大明的海外商人,是成功的一支商人。
李丹的记忆还有些混乱一时间还反应不过来,他只是奇怪:
难道生意都这么好做了?
……
一边喝着茶,一边应付着谈着生意,李丹将记忆中的碎片整理清晰,才将眼前的事弄个清楚明白。
作为一个塞外商人,阴差阳错来到南洋,还在巴城制作白砂糖,本就是大赚特赚了。而且,这个时期,正是白砂糖的风口时期。西洋人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还是荷兰都在疯狂地抢购着大明的白砂糖,将之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赚取大量的银子。
当然,这是白砂糖的制作有着技术上的优势带来的。
其他大明畅销海外的商品也是同样如此。
这一点,无论是在客厅和李丹洽谈的苏鸣岗,林六哥,杨官他们经营的事业上,都有集中的体现。
华人甲必丹苏鸣岗是华人领袖,源源不断从江南江西等地运来丝绸瓷器等产品。
瓷器、丝绸这种传统的优势产业,其实也是技术的优势。
有变色龙称号的林六哥,更是厉害,几乎垄断了宣纸在南洋的售卖。
大明的造纸产业,主要以青竹为原料,造出的纸张类型多样,既有精美超薄的宣纸,也有各种颜色的其他用纸,种类之丰富,价格之低廉,当时的欧洲难以想象。
造纸技术的发达,不光是中国纸张在外大幅走红,另外还有图书市场的火爆。
不光在大明国内,在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中国书籍的销售都异常火爆。
欧洲人来到之后,同样也大量的采买大明书籍。
据历史记载:明朝崇祯十二年至崇祯十七年,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就收入大明书籍一千余本。给后来欧洲长久的中国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令李丹惊讶的还有佛山铁锅,竟也在南洋售卖的异常的好,也有不少直接被运往欧洲。
贩运佛山铁锅的杨官,每一次都能卖出上百口铁锅,而且铁锅价格也不便宜,差不多要将近10两白银,简直抢钱一般。
这背后,当然是佛山铁锅不仅仅是他们用的当地特有的红山泥,还得依靠当地工匠掌握的‘烘模技术’。
仔细想想,大明的外贸商人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东西好不好卖,他们只需将货品运出大明,就能为自己为大明换来白花花的西班牙银元。
就李丹以前世经验来看,这种技术优势带来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碾压他以前压根没有经历过。
想起前世他做生意的经验,他只能摇头苦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