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军学院(1 / 2)
军校是共和国将军的摇蓝,部队精英云集,学员都是战士中的天之娇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军事家的名言,被每个战士认可,有朝一日成为将军,何尝不是每个战士的梦想。
飞马踏燕,征战四方,荡平天下,裂袍裹创,马革裹尸,“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军梦也是英雄梦,哪个男儿没有?为生民请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华夏儿女,黄炎子孙,哪个没有拳拳报国之心。
我们考取时,桂林空军学院挂得还是“空军桂林高炮学院”的牌子,在我们口中一直简称为“炮院”,直到一九九八年军队改制,炮院新增空降兵系,学院由正师级升格为副军级,才更名为“桂林空军学院”。
学院环境优美,用我们学员队副队长在动员会上的话讲,“桂林山水甲天下,炮院是桂林的一枝花。”。隔着一条街道,还有一座陆军学院,老牌副军级院校,有意思的是他们也自称是桂林的一枝花,我感觉他们院校比我们院校环境要更好一些。
炮院占地宽广,院墙高大,隔离出学员宿舍区、教学区、火炮系统教研区、办公区、职工宿舍区五大块,东面的院墙之外,还有一处开阔的训练场,陈列与连队一样的兵器,设置得也和战斗连一样,一路排开,能容纳十几个模拟连队操作训练。
院墙有三个出口,悬挂院校硕大招牌的正门,区分学员与教职工的中门,连接训练场的后门,每个门都有岗哨,其中正门由院校警卫连担任,其它两个门由学员担任。
如果仅从身份区分,中门如同一道分水岭,北面是管理者,也是传道授业者,南面是被管理者,也是成长求学者。一条宽阔水泥公路,穿过中门,将南北两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中门北面,依次排列图书馆、医院、蓝球馆兼电影院、礼堂、游泳馆、行政大楼、师干楼、教职工宿舍楼,行政大楼前花团锦簇,景观植物成片,花卉争艳成行,一直到大门而止,特别醒目,令人流连。
中门南面,依次是教学大楼、阅兵场(包括足球场、环形跑道、室外蓝球场、阅兵主席台)、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阅兵场东面另有围墙相隔,一排排房舍,其中陈列各式各样的兵器,用于教研,再过去就是院外,紧邻宽阔的兵器训练场。
中门区分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还区分了单调与精彩,对于青一色的男学员来说,那一侧相当于花花世界,有美女医生、护士、教师,甚至图书馆管理员也是年轻女性,许多人因此常去借书,常往卫生队跑,学员队之内,没有一个女性。
中门二十四小时安排学员站岗,到了院校才知干部太多,来来往往都是一次检查,何况还有学员队干部时刻巡查,估计是院领导有意防范,中门岗哨执勤情况时常被点名通报。
大门前就是通往市区的城市道路,绿树成荫整洁有序城市韵味十足,有公交车直达市中心。学院内直贯南北的宽阔主干道,一样两侧成荫,树木高大,底下还有树墙,修剪得整整齐齐。
学院坐落在桂林市区东北一隅,恰好处在城市边沿。隔着了一座学院,仿佛隔着了一个年代,与大门外的现代气息相比,东门之外尽是田野荒山,寂静而又略显萧条。
田野荒山中,有农家村庄座座,与江南略有不同,每个村庄人数都不少,仿佛一个小集镇,但是村与村之间却相对疏远,隔着十几里才有一个出现。
因为地质原因丘陵多耕地少,丘陵上也没什么绿色植被全是杂草,特别是秋冬季草色枯黄更没有风景可言,耕地零散农作物长势也比不得江南。
农村房屋红砖裸露鲜有装饰,部分低矮土房间杂期中,特别是农民家中养牛太随意,村庄和道路上随处可见牲畜粪便,略显调零不见热闹,还有一些脏乱。
东门外有一条水泥,长约里许,笔直相连着前面一条更加宽阔的公路,这条公路通往机场,那里驻扎着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名叫塔山英雄守备团。
之所以称战备大道,大概是因为战备需要而修建,少有车辆行驶,路基很厚,路面平坦,特别坚实,没有坑洼,不见起伏不平,路面没有交通标线,两侧也没有绿化带,战备意味十足。
联想到一些地方,路修了不久就坑坑洼洼,能有一条这样高质量路,可见确实是军事需要,材料有保证,质量也有保证,只是路上时不时会有牲畜粪便点点堆堆出现,略显美中不足。
这条公路也延伸到乡下农村,军校三年,不知道多少次沿着这条路五公里越野、野外拉练,徒步走过,指挥车队拉着兵器行军走过,平整的路面没有留下过一点破损,没有留下一点青春奋斗痕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