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临危受命(1 / 2)

加入书签

按理说,现在辽东边事的粮食补给,那也是兵部的事情。

决策其实已经做完了,接下来是执行层面,兵部应该立刻着手开始调动粮草,支援洪承畴和辽东。

可兵部现在这个样子,似乎是想着把决策拉出来重新探讨一边。

而皇帝又不给他机会。

或者说,崇祯现在根本不想在人事上做太多的变动。

现在是多事之秋,动关键位置的人,本身就是大忌。

而某些人的政治利益又让他们绞尽脑汁想着把局面搞混了。

王洽微微一顿,一边的兵部侍郎魏中云连忙出来救局道:“陛下,已经有3万石粮食正在调往陕西前线。”

崇祯不依不饶问道:“最终能到洪承畴手中的有多少?”

“大约有1万5000石。”

“杨鹤有三万兵马,现在重新整编,有多少人会并入到洪承畴下面?”

“有2万人会编入轰城下面。”

“不对。”崇祯微微蹙起眉头来了,“现在洪承畴是三省总理,陕西诸镇事物也一并交与洪承畴辖制,延绥有4万人,宁夏3万人、榆林有5万人,朕记得杨鹤在河南的三万人是从榆林抽调的,即便损失1万,一共还有11万人,加上洪承畴本身的1万,一共有12万人。”

皇帝非常熟练地计算着:“有3万人现在在山西,一旦陕西再次发生大规模乱判,还需要增加多少人,又需要增加多少粮食?粮食从哪里来?能否确保那里的粮价平稳?战事多长时间能结束?”

皇帝一连窜的问题,瞬间让王洽全身冒冷汗,也让魏中云有些不知所措。

皇帝盯着他们,不说话了,就等着他们来回答这些问题。

王洽和魏中云都回答不上来。

崇祯道:“朝廷现在最关键的事情是如何支持前线,而不是想各种办法给前线添麻烦,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扪心自问,你们现在的作为自己满意么?”

王洽和魏中云立刻跪在地上:“陛下恕罪!”

朝堂上立刻就安静下来了,再也没有人跃跃欲试打算建议从辽东调兵了。

因为现在连最基础的粮草问题都无法保证解决,还如何调兵?

崇祯可不准备放过这次机会,他继续道:“为什么不说话了?”

依然没有人说话,因为这是一个难题。

对于大明朝来说,运输粮食是非常坑爹的一件事。

例如从京师运到太原,运输一万石粮食,最后能够真正发下去的有三千石粮食就不错了。

而这件事皇帝抓得紧,显然没有人愿意出来接这件事。

崇祯站起来,走下来,继续道:“刚才不是还有很多话要说的么,兵部现在都成哑巴了?”

“朕听到的所有话都是,该怎么做,而很少听到这件事应该如何一步步做到什么程度,能确保事情顺利完成!”

“陛下息怒!”

“朕的怒气不是你们一句话就能平息下去的!”

“兵部,都给朕好好想一想,如何确保粮草供给到前线,必须给朕方案!”

“还有内阁,这一次妥协税收的,如何处理,不是等着朕发现了之后,才想着这件事,朕要你们何用?”

崇祯放完狠话,走上去,拿起桌案上的一份奏疏道:“还有保定府和真定府,已经有人举报上来了,加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