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好为人师(1 / 2)
“华夏科大电子流实验室在电子流理论中取得重要突破。”
夏科大官网上,首页科大要闻,出现了上面这一行标题。点进去后,里面详细介绍了电子流理论的提出与发现,并重点报道了电子流实验室在理论物理科技前沿的优良表现,以及附带展示了几幅关于电子流力学平衡图、电子质子分离表现图等手绘图片。
文章称,电子流理论是以夏科大杜恪为首的团队,提出的先进凝聚态物理理论,这在世界上属于首次,在《物理评论快报》、《物理评论B》以及《化学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
并且引述《物理评论快报》的编辑评述:“杜恪提出的电子流理论,为凝聚态物理找到了新的方向,我们根据论文欣喜的发现,物质中的电子、质子如果可以完成分离,形成电子流与质子流的凝聚态结构,将会对我们在探索超导领域、量子力学等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段评述是中英文结合,为了增强说服力,文章中直接在翻译后面用括号将英文全文引述。
且其中还插入了一位米利坚物理大犇,Theodore·H·Geballe的评价:“杜的电子流理论,对于介观物理学有里程碑意义,我认为他能拿巴克利奖。”
巴克利奖是诺贝尔实验室创立,该奖用于表彰凝聚态物理的理论或实验成就,评选标准强调必须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贡献,通常每年授予一位获奖者,但有时也允许分享。
这篇夏科大官网的介绍,无疑是在为夏科大电子流实验室背书。
但按照包校长的指示,陈飞助理可不仅仅只是在学校官网上随便写一篇文章,还联系了媒体,诸如《皖省日报》就在随后不久报道了这一新闻。
“本报讯(记者陈婉婉)记者12月11日从华夏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理论物理前沿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了凝聚态物理的新方向电子流理论。该理论由电子流实验室进行研究,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物理评论B》上。”
为了贯彻包校长的“重点介绍实验室”指导理念,这些媒体报道,干脆就没有了杜恪的名字,只以“该校科研人员”来代替。
“据介绍……该理论……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填补了国内理论物理方面的空白,对我国乃至世界物理学都是至关重要。”
李娟看着《新安晚报》,以流畅的口条将文章读完,然后意犹未尽的说道:“老板,这篇报道好夸张啊,咱们的电子流理论,填补了国内空白啊!”
“一般般吧,连我的名字都没提。”杜恪听完,放下手机,淡淡的说道。
实际上心里面高兴的不得了。
媒体报道,和他自己给别人寄论文品鉴,这是完全不同的成就感。哪怕他把三百份打印论文寄出去,又在朋友圈狠狠地炫耀一番,收到的成就感也是不如一篇官方媒体的报道。虽然跟进的官方媒体,基本都是跟夏科大关系良好的本省媒体,但也代表了省里的态度。
当然。
只是一篇P.R.L论文,还当不得这么高强度的媒体宣传。
但是包校长显然是对电子流理论寄予厚望,迫不及待想要推动电子流实验室的发展,把名气打出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取得关注、申请经费。科研这个领域,同样是充满了竞争,一项研究课题究竟能不能得到国家支持,是课题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指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