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击战之父(1 / 2)
若是早生三十年,这位能够将矛盾重重的百越联合到一起的译吁宋,或许就是一代明主,他大概有机会统一百越,铁板一块的百越,依靠这里的地形与气候,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击破的了,可惜,他生在了一个最不理想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华夏大地上,似乎所有的文明都隐约有着走向统一的趋势。
中原地区不必多说,千古一帝剑指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而在游牧地区则是出现了冒顿,冒顿长大之后将长城之外的华夏土壤全部统一,在南部地区,则是出现了译吁宋,译吁宋跟前两位比起来差距就比较大了,似乎不值一提,可是他作为首次将百越联合到一起的人物,为后来的南越王开辟了一个先例,拉开了华夏西南方的统一序幕。
无论是中原的耕地区,还是北部的游牧区,或者西南山地区,都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一个互相影响的结果,是各地的人民共同缔造出来的...尤其是这个西南的偏僻角落,未来在这里出土的文明遗址证明了华夏文明的璀璨。而译吁宋这位不成型的雄主还没来得及释放光与热,就死在了战场上。
他的战死,对百越而言,是一件大事,百越聚集在他的麾下,形成了联盟,共同抵抗秦国,在他战死之后,百越联盟失去了首领,原先有模有样的聚集在各个山地顽强抵抗秦国的部落,也迅速瓦解,开始各自为战,这让秦国军队的推进速度变得更快,赵康一边稳固一边前进,迅速打开了前往西南的道路。
赵康第一次将西南偏僻角落与中原的道路打通,他召集民夫所修建的道路,将两个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单论这一点,赵康的贡献就是非常巨大的。译吁宋战死了,可是战争还在继续,赵康的目的也从单纯的消灭百越开始转变为统一西南,赵康意识到,自己不能只是消灭这里的敌人,还要彻底将这里也变成秦国的土地才可以。
这跟当初秦国征讨巴蜀的蛮夷是一样的,秦国当年征讨巴蜀,也是遇到了地形的问题,为了将巴蜀也变成秦国的一部分,秦国耗费了巨大的代价在巴蜀修建了道路,虽然这道路不好走,可是巴蜀也从此与中原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秦国又在这里修建水渠,治理当地,成功将这里变成了秦国的粮仓。
如今的西南,也是大有可为,虽然这里没有被开发,显得有些莽荒,可是这里依旧有着充足的林木资源,山林向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宝藏,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比平原要低...赵康再次上书,请求楚地加派人手,开通前往西南的道路,多修建驿站民居,能够有效的控制当地。
楚地也是派遣了不少的罪犯,前往西南角落,来开发这里,秦国的徭役,一直都很喜欢用罪犯和赘婿,这些人担任开发边地的主力军,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今的秦国,因为没有修建那些奇观,国力又不断得到补充,故而粮食是充足的,人力也是如此,动用徭役来开发边地,对秦国而言并非难事。
赵康就这样缓缓前进,他不再以战功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他的大战略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了原本历史线上负责讨伐百越的屠睢。原先历史线上,屠睢率领各地征召的五十万大军,讨伐百越,这场战争历时五年,打的头破血流,南越被灭了一半多的人口,而秦国也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
屠睢被杀死之后,接替他位置的任嚣改变了原先的策略,不只是想着大败敌人,开始修建水渠,道路,方才慢慢吞下了整个西南角。赵康当然并不知道这些,他是出自一种战场的本能,随着赵康成长,他的这种战场本能也开始从一个单独的战场上升到了一场全面的战役,如今的他,真正的有资格来担任统帅,而不是一个将军。
译吁宋战死,得知他死讯的桀骏,整整两天都没有吃一口饭...让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暴怒,没有嘶吼着为兄长复仇,也没有诅咒杀死兄长的那些秦人,他很平静,在两天之后,他就回到了从前的模样,有吃有喝,似乎完全没有将兄长的逝世放在心里,前一位首领逝世,百越联盟需要一位新的首领。
只可惜,百越之中,却再也找不到像译吁宋这样有威望的人,能让所有部落都心甘情愿的跟随他,在这样的情况下,百越部落愈发的有分崩离析的趋势,西瓯的一位大臣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向所有部落派出使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没有人可以接替译吁宋的位置,那百越联盟就不要设立君主,就推举出一位将军来统帅百越的军队。
将军可以统帅军队,却不能命令各部落的首领,君和将,差别还是很大的。而这个提议,也得到了百越各部落首领的认同,既然没有人可以服众,那就选择一个最能打的来统帅军队作战吧,只顾着作战就好,其他事情由首领们自己来解决。将军的人选也并不难,在部落首领的商谈之中,桀骏成为了百越联盟的将军。
桀骏大概是百越里最能打的将军,在辅佐他哥哥的那段时日里,他打的百越各部落都抬不起头来,不只是因为他自己的勇武,他的统率力也是比其他人要高出一截来,若不是译吁宋觉得不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强行大一统,只怕桀骏早就横扫了百越,到了如今,限制着他的哥哥已经不在了,桀骏接过了重担,准备继续抵抗。
桀骏召集了自己的副将们,他认真的说道:“秦人屡次击败我们,杀死了我们的首领,此刻他们定然是自信满满,对我们不屑一顾,这是我们能击败他们的唯一机会。越人若是在平原上,并非是秦人的对手,可是我们也并非没有优势,我们擅长爬山越岭,我们擅长驾船荡舟,我们要利用高山密林和水多谷深的地形与秦人作战...”
“我们不能与秦人直接交战,我准备让你们前往山道各个地点,趁着夜色袭击秦军及供应线,秦军浩大,战线又长...我有几个建议,请二三子牢记,敌人追赶的时候就即刻逃跑,敌人疲惫的时候就袭击,敌人撤退的时候就追击...”,桀骏亲自设立了二十七处袭击地点,将越人军队分散在战线的各个据点上,并且下令同时开始袭击。
没错,这位桀骏,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游击将军。中国第一位提出游击战的人是伍子胥,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六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而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而山地游击战第一次出现,却是这位桀骏开的先河,真正历史线上,这位将军在抗击秦国的时候,意识到寻常的防守反击是没有用处的,故而通过动灵活的战术,采取山地游击的办法,使得浩大的秦军处处挨打,晕头转面...同时,连屠睢也死在了他的手里,这才有后来的任嚣来接替屠睢的位置。
若说伍子胥是中国古代的游击战之父,那这位桀骏绝对就是中国古代的山地游击战之父,什么?你说他不是中国人?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西瓯(广西)人啊,详细推算,他很可能是广西来宾人...就是冒顿,他也是内蒙人,准确来说,他是内蒙巴彦淖尔人。不过,这是以后来的目光来看待,在此刻,大华夏概念尚未出现,不过文化的相互影响却已经开始了。
在桀骏担任将军后,局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有规模有组织的山地游击战,配合越人在这里的生活经验,的确是让秦军吃了些苦头,有几个重要的产盐地也被越人夺回,赵康并不急躁,他在意的并非是段时日内的局部战场,他在意的这一次的大战役,道路正在一点点的被打通,越人迟早都是要完蛋的,他所在意的只是减少自己这边的伤亡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