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所荐非人(1 / 2)
“聪明人”杨国忠,算是彻底弄明白了谢三郎的谋划。
今天这一场大朝会,完全就是人家谢三郎一个人的独角戏,别说满朝文武了,就是“聪明人”杨国忠,除了在王焊叛乱的时候自请出兵平乱之外,就一直插不上话,不得不冷眼旁观。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这个“聪明人”,能够在近距离上仔细观察谢三郎的举动,以期看破谢三郎到底是如何谋划?
可惜,一错再错!
大朝会刚刚开始的时候,谢直借着安禄山奏请陇右兵出塞一事,上怼天子下怼群臣,中间没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杨国忠以为,他就是要立威而已!
毕竟,谢三郎阔别大唐中枢一十八年,纵然功绩斐然,全天下无出其右者,但是说到底,还是局限于淮南一地而已。
在大唐立国百年,一直讲究的是“强干弱枝”,在长安城,在东都洛阳,在朝堂之上,没有话语权,你有再大的能耐,都没用,即便你在地方上堪称一方诸侯,也是一样,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依旧拿你不当回事。
所以杨国忠,对谢三郎的第一个猜测,就是立威,就像他带着淮南军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带兵屠了杨门五府的家仆一样……
很显然,错了。
等到登闻鼓响起,任海川任老道上殿状告王焊谋反,杨国忠就知道自己猜错了,谢三郎,这是要……冲着王鉷动手了!
毕竟,谢三郎自打入职以来,在朝廷的官职晋升体系之中,真正的官职一直走的是律法一线,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一直到今天的御史中丞……
杨国忠内心猜测,在朝中所有的官职之中,谢三郎最想要的,自然是御史大夫一职。
一旦升任御史大夫,他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御史台老大,同时等于站在大唐三法司的最高点上。
不巧的是,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刚刚被李林甫运作给了王鉷。
谢三郎,能乐意吗?
这是王鉷挡了人家借三狼的路!
所以,谢三郎这才找人,敲响登闻鼓,状告王焊谋反,以此来将王鉷拉下水。
结果,平叛过后,将王鉷、王焊两兄弟,一起带上金殿,谢三郎开始问案的时候,杨国忠就就知道,自己第二次猜错了。
谢三郎,人家还真不是为了什么御史大夫的官职,而是要抓捕王焊,通过抓他,来逼出一直被王焊保护在自家府邸中的邢縡!
说白了,还是要办理天子交给他的任务,彻查长安武库大火一案!
也对……
毕竟,谢三郎阔别大唐中枢一十八载,能够回到长安城、重新挺立在长朝堂之上,就是因为天子对大唐三法司不满,又因为长安武库大火一案的影响过于巨大,不得不把“大唐第一办案能手”召回长安,以期尽早破案。
如果这么说的话,说明人家谢三郎做事儿的时候,头脑非常清醒,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回到朝堂之后,第一次正式出手,没着急争权夺利,还是把目标,定在了彻底查清楚长安武库大火一案之上。
当时杨国忠也不得不暗自钦佩,明白人啊……
结果,等到谢三郎利用王鉷王焊兄弟情深,迫使王焊主动开**待案情的时候,杨国忠又知道自己第三次猜错了。
当然,也不能算完全猜错……
谢三郎固然有逼出邢縡,结案长安武库大火一案的意图,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恐怕还是在王鉷的身上,
盗卖武备!
说实话,以杨国忠与王鉷之间的恩恩怨怨,杨国忠都不知道怎么去评价王鉷……
这件事儿办的,什么玩意儿啊!?
你为天子敛财,就为天子敛财吧,你怎么还能倒卖长安武库之中的武备了,明明仗着天子面前红人的身份,能够金身不破,结果就因为这一年不超过万贯的收入,一下子变得漏洞百出!
这回被人家谢三郎抓住了小辫字,一次正是弹劾,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果然,谢三郎第三次炮轰金銮殿!
第一炮,弹劾王焊谋反!
第二炮,弹劾王鉷资敌!
不出所料!
杨国忠只觉酣畅淋漓!
客观的说,如果是一般人,看别人做事,猜一回,错一回,猜二回又错二回,连猜了这么多回,回回猜不对,早就疯了。
但杨国忠,不!
他自诩为“聪明人”!
而聪明人做事呢,就喜欢跟另外聪明人一起做……
就仿佛下棋一样,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才有意思,如果一个国手面对一个臭棋篓子,玩得次数再多也没意思。
杨国忠就是这样。
今天,他发现,朝堂之上,又多了一个“聪明人”,谢三郎!
冷眼旁观谢三郎行事,每猜错一回,就更能激发杨国忠的兴致。
继续猜,再猜再错,兴致昂然!
他已经完全脱离了对与错,胜与败的胜负心,完全沉浸其中。
就仿佛是和谢三郎对战一样,只要能猜对一回,就足以让杨国忠心满意足了。
现在,谢三郎果然下手正式弹劾王氏兄弟,自然让杨国忠志得意满!
却不想,谢三郎这次炮轰金銮殿,竟然还有第三炮!
弹劾李林甫!
尤其亲眼看着谢三郎帮李林甫顺气,又看着在李林甫以退为进避重就轻的时候硬生生的把他架了起来,最后甩出那句“谢某杀人,以律法,不以岁月”……
杨国忠就明白了,又他么猜错了!
原来,谢三郎真正的目标,正是大唐首相,独掌大唐相权一十八年的李林甫!
如今回头过来,再想想人家谢三郎在这一场大朝会之上的独角戏,杨国忠恍然大悟。
刚开始,借着安禄山请调陇右兵出塞一事,上怼天子下怼朝臣,重点是在怼李林甫,以此,作为试探,看一看,独掌相权的李林甫,在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羽翼,会死死的和他站在一起。
这叫引蛇出洞,
然后,王鉷,就傻呵呵地跳了出来……
好!
第二步!
打的就是你!
李林甫独掌相权一十八年,又长期操控着大唐的“人事任免权”,在整个朝堂之上,必然羽翼丰满,我这才刚刚说落了他一句,你就着急忙慌地跳出来……啥意思?就你忠心是不是?
不打你打谁!?
登闻鼓,告叛乱,出兵平叛!
谢三郎带着淮南军出动,一通强力操作之下,将王鉷、王焊兄弟,拿上了金銮殿!
以他“大唐办案第一能手”的强大,三下五除二,就审出了王鉷盗卖长安武库之中武备的事实,一杆子就把王鉷打趴下了!
此为杀鸡儆猴!
说实话,杨国忠想到这里的时候,还多了一个疑问,如果不是王鉷跳出来,是别人,谢三郎怎么办?
这个问题刚刚出现。
杨国忠就是一脑门冷汗。
他突然想起来,就在刚才,人家谢三郎指责李林甫,不但提到了与长安武库大火一案牵连甚多的孙员外郎,还顺嘴提到了吉温……
吉温是谁,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这些年净在李林甫的授意下,给李林甫的政敌罗织罪名来着……
谢三郎提到他,说明也注意到了吉温……
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说明,人家谢三郎的手上,已经掌握了吉温相关的问题……
如果不是王鉷跳出来,而是吉温的话,那是不是……敲响登闻鼓的人,就不是任海川任老道了?
想到这里,杨国忠有点不寒而栗!
这他么也太狠了吧!?
难道谢三郎为了拿下李林甫,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不管是谁跳出来为李林甫说话,等待他的,都是登闻鼓的鼓声?
一念至此,杨国忠抬眼再看金殿前面的谢三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