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零章 大军(1 / 2)

加入书签

就在杨振打发了李吉,叫他重新赶往来州府城收拾汤若望遗物,为其修造衣冠冢的几乎同一时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的辽西,终于有了消息。</p>

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午,蓟辽督师府的行人洪承撰以及锦州锦义伯帅府的祖思也即祖泽润,带着一支由十几艘一百料、二百料战船组成的小船队,直接走海路抵达了双岛湾。</p>

这个规模不大的船队,是由洪承畴之前的中军副将,现任觉华岛副总兵的江翥指挥的。</p>

四十出头的江翥,是洪承畴麾下的一员勐将,但是他不并不懂水师。</p>

江翥奉命镇守觉华岛两年来,虽然其麾下营伍不断充实壮大,将觉华岛上的几处屯粮城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但是麾下觉华岛水师营却几乎没什么变化。</p>

当然了,觉华岛水师营的船只也有所增加,可是增加的船只,依然是以平底沙船为主的运输船。</p>

虽然二百料以上的战船有几艘,但是四百料的战巡船、战座船,尤其装载红夷重炮的四百料战巡船,那是一条也没有。</p>

他们日常担负的任务,就是守卫觉华岛上的屯粮城,同时其水师营也担负着从山海关出海转运粮草,或者将粮草转运至笔架山岛的屯粮城。</p>

而他们这样老老实实地甘作一支近海运输船队,也正符合杨振的心意。</p>

现如今,辽东半岛东西两侧的海上,从辽东湾内,直到瀛洲岛、五岛列岛一带的制海权,都在金海镇各路水师手中。</p>

对此,杨振不希望看到任何新的变化或者威胁,包括所谓的友军水师营。</p>

而这次,洪承撰、祖思以及江翥觉华岛水师船队的到来,再一次打消了杨振心中的疑虑。</p>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p>

也让杨振更加放心,将辽西各营看好的金海镇新式火器按友情价出售给他们。</p>

当然了,洪承撰、祖思以及江翥他们这次前来金海镇,有着多重目的。</p>

他们这次来,首先就是向杨振及其统领的东线军队,通报辽西那边的最新情况。</p>

自从上次洪承撰、祖思来过之后,辽西那边与杨振已经有近三个月没联系了。</p>

虽然在此期间,朝廷已经下达了旨意,明确了洪承畴、祖大寿以及杨振等人各自的统属地位,可是对清虏发起决战,依然是一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p>

兵马钱粮没有到位之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p>

不过就在前不久,宣镇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以及山海关总兵马科、蓟镇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相继率师出关抵达宁远城。</p>

而沉廷扬也已经率领船队将第一批供应大战的粮草,经海路运抵辽西觉华岛和笔架山岛的屯粮城,于是对虏作战这件大事,在皇帝和监军的一再催促下,也不得不提上日程了。</p>

“那么,洪先生,祖先生,辽西那边,洪督师、祖大帅麾下,现如今调集了多少兵马?”</p>

“加上都督你松山城内的兵马,现如今辽西各方已调集步骑车炮兵马十四万!”</p>

杨振到双岛湾迎接洪承撰和祖思之后,便将江翥及其船队交给了严省三等人照应,尔后陪同洪承撰、祖思二人回到了旅顺南城的总镇府。</p>

在为二人接风洗尘的酒席,杨振听完他们简单通报的情况后,径直问起了云集辽西的兵马数量。</p>

“加上我部松山兵马,共十四万兵马?”</p>

“正是。再加上都督金海、登来二镇的各个团营,此番平虏复辽的兵马,已足有二十万之众!”</p>

面对祖思的回答,杨振点了点头,心中却细算了一下。</p>

他知道原时空的情况,知道原时空松锦大战的时候,大明朝廷累计征集了超过十三万兵马投入这场关系国运的决战。</p>

现在看来,这一世的情况朝廷在蓟辽宣大能够征调的兵力竟然也差不多。</p>

由此可见,在原时空,崇祯皇帝真的是孤注一掷了。</p>

这一世,与原时空相比,唯一不同的是,不仅辽西松山城内有了自己留下的松山团营,而且辽东半岛的敌后也有自己的金海镇。</p>

原时空十三万多将近十四万兵马没有完成的事业,这一次加上自己这些年攒下的实力,以及给清虏造成的损失,不知道会不会有所不同。</p>

杨振正想着这些问题,却又听见洪承撰开口补充道:</p>

“这个,是这样的。杨都督,辽西现如今的十四万兵马,除了松山夏总兵所部之外,另有祖大帅辽东镇马步车炮各营兵马四万八千人,宣府镇杨总兵马步军两万五千人,大同镇王总兵马步军一万两千人。</p>try{ggauto();} catch(ex){}

“此外,就是蓟辽督师府中军直属车炮马步各营有两万人,山海关总兵马科部一万两千人,蓟镇总兵白广恩部一万人,玉田总兵曹变蛟部八千人。总计十三万五千人。外加松山夏总兵处可调用五千人,如此总计十四万兵马!”</p>

洪承撰倒是说得详细,在杨振面前,将各路兵马的基本情况开诚布公,和盘托出。</p>

“这么说,宣镇杨大帅共出兵两万五千人?”</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