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零章 大军(2 / 2)
“正是。宣镇杨大帅公忠体国,毫不藏私,圣上曾在杨大帅率军东出,途径昌平时,召杨大帅入京,据闻圣上当面赞誉汝叔侄二人,皆国之干城!”</p>
“圣上过誉了!”</p>
听了洪承撰的这个说辞,杨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p>
杨振曾经对杨国柱说起过宣大兵马奉旨开赴关外,参加对虏决战之后,有可能造成宣大地区兵力空虚的局面。</p>
并且杨振也曾经向杨国柱提议,请他考虑扩充兵马,留足留守宣镇的兵力。</p>
只是好久没再联络,不知道宣镇的情况如何,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叔父有没有把自己的话听到心里去。</p>
如果杨国柱还是如同原时空那样实诚,把宣镇兵马主力尽皆调往关外,京师西边的防御就将出现漏洞。</p>
原时空的时候,就是这样,宣大兵马开赴关外作战,杨国柱战殁,王朴逃回以后被斩首,而他们带出去的宣大兵马几乎全军覆没。</p>
结果导致宣大兵力严重不足,等到李自成在关中称帝之后兵发山西,突破宁武关后,进入宣大,一路势如破竹,简直如入无人之境。</p>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杨国柱战死辽西之后,宣大已无能战之兵。</p>
当然,面对洪承撰和祖思等人,杨振也无法将自己心中对于宣大兵力空虚的担忧说出来。</p>
好在这一世,他也很有信心在即将发起的决战中,重创或者一举灭亡清虏。</p>
所以,他想来想去,最后干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澹澹问道:</p>
“那么,宣镇兵马现如今驻于何处?”</p>
这一回,倒是祖思闻言后抢先回答道:</p>
“都督容禀,现在辽西大军云集,各城驻军相当拥挤,唯有松山城内外稍显宽裕,因此之故,宣镇兵马自出关门以来,即在松山附近,沿吕洪山小凌河一线扎营!”</p>
“吕洪山小凌河一线?”</p>
“正是。”</p>
“呵呵,这是叫我叔父杨大帅的宣镇兵马为辽西十数万大军当先锋吗?”</p>
“这个——”</p>
祖思的回答,令杨振一阵不爽。</p>
杨振之前在松山城那么久,又曾在那里几经大战,是很清楚吕洪山与小凌河一线意味着什么的。</p>
当然了,现如今有了义州城,情况肯定是比过去好了不少。</p>
但是把杨国柱的宣镇兵马摆在这个地带,其用心也很有问题了。</p>
就在杨振的反问使得祖思一时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时候,洪承撰笑着出言说道:</p>
“这个,恐怕是杨都督你误会了。宣镇杨大帅率军出关,抵达宁远城后,洪督师、祖大帅等辽西各总镇有过军议。</p>
“当时军议之上,洪督师、祖大帅讲明情况之后,是宣镇杨大帅自己,自请暂驻军吕洪山小凌河一线,甘为大军先锋。</p>
“对此,自洪督师以下辽西各营将领莫不深感敬佩。而且吕洪山小凌河一线,也有都督当年旧营盘,且与都督部下松山团营有旧,彼此相处无碍,比之他处,岂不更好一些?”</p>
“正是,正是如此!”</p>
对于洪承撰所作的解释,杨振默默无言,不过在一边的祖思闻言后,立刻出声附和起来。</p>
其实,杨振也懂他们的意思。</p>
夏成德所领的松山团营,虽然驻扎在辽西,但是却并不归祖大寿或者蓟辽督师府统属,而是归杨振指挥。</p>
也因此,不管是对祖大寿来说,还是对洪承畴来说,被他们坑过一次的夏成德松山城的那大几千人,在战时未必能够如臂使指。</p>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杨振的叔父杨国柱派到那边去,夏成德自然不敢造次。</p>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杨国柱所部宣镇兵马的驻地问题,同时也顺便达成了通过杨国柱指挥夏成德松山团营的目的,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安排。</p>
再赶上杨国柱这种扛不住高帽子忽悠,更扛不住各种激将之法的刚烈之人,简直是一算计一个准,根本不用多费口舌或者拿利益交换。</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