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树(1 / 1)

加入书签

今天的天气一下变得特别特别冷,刀子似西北风嗖嗖的刮了一夜。早上出门来真的是天寒地冻啊!仿佛一夜之间来到了数九寒天。看到路上偶尔还有已经穿上棉衣的路人了。上网一查原来遥远的新疆都已经下雪了,冷空气拐着弯来到了我们这一亩三分地,怎么刚入秋就马上要步入寒冬了呀!

上班路上,脖子缩起来,手也缩起来,浑身上下冻得肉疼可再怎么缩起来也无济于事,冷风像刀子似的割在身上,我哆哆嗦嗦的后悔着没捂上冬天的大棉衣,脚步也不由得加快,恨不得一步就跨到单位去。道路两旁的笔直的梧桐树大叶片依然绿油油的,没有一丝秋天衰败的景象。真不愧是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了。梧桐树的树皮是绿色的,而且平整光滑。它的叶片看来像就像人的手掌,而且叶片很大,深秋的时候绿色的叶片就会变成黄红色,十分好看。我从没见过梧桐树开花但却总在深秋的时节会看见树上挂满了果实。梧桐树的果实是圆球形的,刚结果的时候像是绿色的小杨梅,表面有很多凸起。随着季节变换果实也在慢慢长大,直至果实成熟会长到乒乓球大小,颜色也由绿色变成了浅褐色。即使冬天树叶都掉光果实也不会落,所以冬天看起来就像光秃秃的树上挂满了一个个浅褐色的铃铛。它的果实外壳很硬,我曾经怀着好奇心用石头砸开过一个掉下来的梧桐果实,外壳很硬,费了点劲儿才把它砸开来,里边是一堆飞絮,好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飞散了出来,原来梧桐树也是靠飞絮来传播种子的。

继续向前走了一段路,道路两旁绿化带里种的是银杏树。秋天的银杏树叶一改夏日的深绿色,渐渐泛出了金黄的色泽,趁着初升的太阳的光芒照耀越发金黄的耀眼起来,好像一道道金色的霞光堆积在层层叠叠的叶子上。像一把把小扇子的银杏树叶不时随着微风轻飘漫舞的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在地上的银杏叶,就像给马路镶上了一道金边,引得路过的行人驻足观看,还有的顺便弯腰捡起地上的漂亮的树叶当书签留作纪念。银杏叶形状特别漂亮,像一把把的小扇子,叶片上有细细的竖纹,每片叶子的正中间边缘部分都会有一个缺口,缺口两边完全对称,也算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了。到深秋的时候满树都是金色的银杏叶,特别漂亮,如果你够足细心的话,仔细观察一下银杏树,就会发现在层层叠叠的树叶下面还隐藏着一颗颗淡黄色的银杏果,像一粒粒珍珠镶嵌在金色的叶子间。一阵微风刮过,熟透的银杏果实就会随着风“啪嗒”掉下来。银杏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树种,全身都是宝,树叶、树皮、树根、果实皆能入药,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银杏的果实俗称“白果”,它不但具有润肺、止咳、平喘等多种功效,可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还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病毒、抗癌、美容、护肤等方面具有特殊功效。银杏浑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科、经济、药物和生态利用价值

银杏树是世界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第四世纪冰川以后成为我国独特的树种,在学术界一直被誉为“活化三古”。郭沫若称之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明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珍奇”,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恒古的证人”。银杏果为上等干果,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药食俱佳

银杏种仁中含有淀粉、粗蛋白、核蛋白、粗脂肪、蔗糖、矿物质、粗纤维等,是高档滋补果品。自古医食同源。银杏作为食疗用品,滋补保健已有悠久历史。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中国有关专业机构和药科大学等单位检测,其主要成分黄酮甙可达35%以上,总萜内酯可达10%以上,其中白果内酯可达3.5%以上,银杏酸<5ppm,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含量驻卫生学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银杏木材质地优良,易干燥,速度快,不翘裂,兼有特殊之药香味,素有“银香木”之称。切削容易,切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良好。胶粘容易。握钉力弱,不劈裂。常用于建筑、癫狂、镶嵌、各种雕刻工艺、高级文化和乐器用品以及工业特殊用具等。银杏树体高大,伟岸挺拔,雍容富态,端庄美观,季相分明且有特色。银杏抗病虫害,耐污染,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是优良的绿化树种银杏,属仁杏科、银杏属,是裸子植物银杏纲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树种,为中国所特有,有活化石之称。从银杏树前走过,又有一些臭臭的银杏果子掉下来了,远远的我就看见有两个老人在捡拾地上的银杏果呢。银杏果儿可以美容养颜,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非常有效,所以人们都会把银杏果捡回去吃。很奇怪,这么美的银杏树长出来的果子却有一种特殊的臭臭的问道,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是特别的臭,也许是银杏树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吧,这么臭人和动物就不会轻易吃掉它的果实了,这样它就能一直繁衍生息下去。剥掉果实外表臭臭的果肉,露出纯白色椭圆形的果核,果核的外壳很硬,撬开后里边就是鲜嫩的果仁,这就是银杏果的精华所在了。果仁吃起来嫩嫩的,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越嚼越香,特别好吃。只是再好吃也不能一次吃很多,因为银杏果有轻微的毒性,吃多了就会中毒,每年都有因为吃银杏果中毒的新闻,真的需要好好科普一下,尽量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不得不说现在的绿化真的是比以前强太多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县城里最好的马路也是又窄又破,路面坑洼不平,窄的只能并排行驶两辆汽车,不过那时候汽车都很少有,也不会又堵车的发生。那时候人们出门基本都是步行,如果去稍微远的地方都是二八自行车一骑就出发了,也所以也没觉得马路有多窄。那时道路两边种着的都是几十年树龄的大杨树,大柳树,粗壮的树干又高又粗,树冠宽大,遮天蔽日。初春的时候,高大的树干抽出嫩芽,杨柳垂条,绿叶婆娑,鹅黄色,嫩绿色,也十分的赏心悦目。但好景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快到春末未到初夏的时节,柳树和杨树都生出了一串一串的穗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穗子也越长越大,不知道哪天突如其来的满世界就都开始洋洋洒洒的飘散着柳絮和杨絮了。纷纷扬扬的雪片般的絮子伴随着频繁光临的春风,没几天就会如漫天大雪一般铺满县城的大街小巷。在浪漫的人眼里也许这些飞散的犹如仙女散花般漫天飞舞杨絮,柳絮还挺美,挺有诗情画意。,又如白雪,又似棉花,又仿佛云朵一般十分有美感呢。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就写过关于柳絮的作文,也是极尽赞美之词。杨絮和柳絮很顽皮,阳春三月,在县城大街小巷都飘飞舞着,这些毛茸茸的白毛毛儿大团大团的,有些飘落在草地上,有些则飘落在马路上,汽车一过,柳絮又腾空而起,伴着暖风飞舞,在天空中不知疲倦的飞着。我小的时候每到柳絮飞舞总觉得它们像小蝴蝶一样,总想把它们抓到手里,白白的,软软的,摸上去像棉花一样感觉好极了。每年春季,柳絮随风满天飞舞,如雪花般的飞絮看上去很美,但置身其中的人们却不堪其扰,避之不及。空中飘荡的柳絮时不时会趁着你呼吸的瞬间贴到你的鼻子上往你鼻孔里钻,让你一个劲的打喷嚏,严重的还会引起鼻炎,那可就麻烦了。有时候会趁你说话的间隙轻轻的飘进进你的嘴里,吐也吐不出来,那小小的柳絮有时也会钻进你的耳朵里,也许是想跟人说说悄悄话。所以许多人都很讨厌它们,出门也带上了口罩,可是,那柳絮却我行我素,摆出一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样子,继续随心所欲的满世界乱逛。也许,这就是柳絮的独特之处吧!小时候我只知道,柳树的种子是风转播的。后来才发现柳树每天要散发出无数的柳絮,让它们远航,只要这些柳絮中的一个能找到有适宜的土壤的地方,就能长成一个参天大树。长大了才知道这柳絮,杨絮会携带大自然中的寄生虫或者不知名的病毒,在贴上你皮肤的时候就会把病毒感染给人类,它们的存在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极其容易引发火灾,造成更大的灾难。它们不分时间地点的到处飘散,滚成一团一团的聚集着,干燥易燃,遇到明火就会一点即燃,而且因为它们体态轻容易飘散,所以给着火后的扑救也会造成困难。如果飘到加油站之类的地方遇到一点点明火的话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所以国家才把城市绿化树木禁止用杨树和柳树,用净化空气能力超强的梧桐树和银杏树取代了传统的绿化树杨树和柳树。只是可惜了生长了几十年的那些树都得砍掉,也是让人心疼,因为它们也承载了许多人童年至成年的记忆啊。

一路匆匆忙忙的来到单位,看到单位院子里的山楂树缀满了红宝石般的山楂果,一簇簇,一串串,挂在已经成为陪衬的枝叶间。我不禁愕然到底是什么时候山楂树已经在我身边结果了每天都能见到它,却从来没有认真的观察过它。在我的视线中,山楂树是跳跃的。它的生长像童话里的故事,“忽然间”开了花,“忽然间”结出了果,“忽然间”就红了一树,我则通常在这样的“忽然间”的惊喜中才去关注一下它。直到它已经压弯了的自己的枝头我才发现它的状态已然和上一次我仔细看它时一样了,山楂树每天都在生长、变化,时间每天都在奔跑,实际上,山楂树离我很近,根本无需特意抽时间去看它,而我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借口忽略了身边的美景、美物。站在树下向上望或从远处望去,十月的天空也成了它的背景,越发美得不可言说。每一簇山楂就有十多颗,绿叶趁着红果,在阳光的笼罩下愈加显得密匝匝、红彤彤,秋光挂在浓密的枝叶间闪烁晕染,像一幅镂空而斑驳的画,真的是美轮美奂。想必是因为日照充足,靠外生长的几株山楂树果实格外的红,相比办公楼前因楼房挡遮缺少阳光照射的果子颜色要鲜艳得多。整片的山楂林挂满了玛瑙似的红果,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枝间,叫人看了脑海里直接就浮现出酸酸甜甜的味道,只是想想就感觉马上就要口水直流了。山楂果是一种连虫子和鸟都不吃的果实,一般人也不喜欢它的独特的味道,事实上有山楂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老年人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骼和血液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山楂被视为“长寿食品”。山楂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与微量元素,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糖,能够改善和促进胆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预防高血脂的发生,山楂能够开胃促进消化,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用山楂果做成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可是深受大人小孩的欢迎呢,酸里透着点甜、甜里透着点酸,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给童年的我的留下了美好的期盼和回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