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谁在通风报信(1 / 2)
长安城,永宁坊。
高明进了坊门,看着破败的永宁坊,不由得一声叹息。
这处朱雀门街之东第二街街东自北向南的第八坊,要真说起来,也曾经辉煌过,不过呢,时事轮回,起伏不定,曾经的辉煌,早就被雨打风吹去了。
高明前往永宁坊之前,还特意查阅了一下长安城京兆府的坊籍,仔细看了看永宁坊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永宁坊还真是一个有故事的,你就看看坐落在永宁坊之中的建筑。
前朝大隋的明觉寺,就坐落在永宁坊,可惜,大业七年,废了。
前朝大隋名臣,左仆射苏威,兵部尚书田弘,家里的宅子,就在这里,可惜,那是前朝的事情了。
本朝的。
武德、贞观朝名臣,礼部尚书裴行俭,贞观朝名臣,太尉王仁皎,高宗、武后朝名臣,河东侯裴炎等人的宅院,也都在永宁坊,可惜,百年前的风流,注定难以流传至今,裴炎的宅院,更是在他被冤杀之后收为官有,如今如果不仔细翻阅京兆府的坊籍,恐怕都难以想象,这里竟然会有那一段车水马龙的光辉岁月。
这些都是比较久远的了,近一点的,也有。
玄宗朝名将,张守珪的宅子,也在永宁坊。
可惜。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幽州节帅之名,令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骑兵截击反叛的奚人于湟水之北,结果唐军先胜后败。张守珪隐瞒败绩而谎报大捷,事实泄漏后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实情。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牛仙童于是也表示张守珪确是大捷,又逼迫白真陁罗自杀。
开元二十七年,牛仙童因为受赃一事被人发觉,张守珪以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
开元二十八年,晚节不保的张守珪,在括州刺史任上郁郁而终。
他死了,他在长安的宅院,自然渐渐荒芜。
事实上,自从张守珪被贬括州之后,张家人就举家搬迁。
长安城的这一处宅院,还就不好办了。
这宅院,本来是官赐,按照道理说,张守珪犯了事,这处宅院应该重新收回官有才是,但是也不知道是李老三干脆就忘了,还是感念张守珪这位名将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功劳,竟然没有下令收回。
朝廷没有收回吧,张家人也不敢私自发买,本来家里就刚刚犯了事,不知道多少人隐藏在暗中,准备攀咬张守珪呢,这要是再落下一个私卖官产的罪名,说不定张守珪就不仅仅是贬官的结果了。
到了最后,也别废话了,宅子我们不要了,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他们这样一来,自然是保全了张守珪和整个张家,但是这么一来,就任凭着开元朝永宁坊中最华美的宅院逐渐荒芜,也就让永宁坊慢慢变得破败了起来。
今天,高明踏足永宁坊的时候,哪里还有往日那堂皇的气派?
十字街,污水横流。
高门大户,铁锁拦门,门前台阶之上,野草还没来得及返青,却也有足足一尺多长的枯黄,在初春的微风之中缓缓摆动。
小门小户的,倒是人气兴旺,关中儿女特有的大嗓门正在嘶吼,或者咒骂自家男人没出息,或者说落自家儿女不学好,还有因为家长里短和左邻右舍对喷开骂的,一声声关中强调之中,透着一种生活艰难的灰败。
高明带着周全、刘安,骑着三匹高头大马进了坊门,除了和看护坊门的老卒言谈了几句,就一直皱着眉,一天听着关中腔调,一边躲避这街面之上的污水,缓缓向前。
你还真别说,三匹骏马蹄掌翻落之间,发出“嗒嗒”的声响,竟然吸引了永宁坊一众人等的注意,许是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三匹如此神骏的战马出现,不知道有多少人隐藏在暗中,仔细观察着高明三人,还有不懂事的孩子,兴奋得跑出自家宅院,还没来得及欢呼,就被自家大人一把薅了回去,“嘭”的一声关上大门,阻断了原本戒备的目光,嗯……也不算阻断,他们有可能还透过门缝在仔细观察……
高明见到这些,眉头皱得更加厉害了,他断然没有想到,在煌煌盛世,在天宝年间,就在长安城这个大唐的首善之地,竟然会出现如此不堪的一幕。
刘安跟在高明的身侧,微微落后了小半个马身,看着高明皱得越来越近的眉头,知道高明不高兴,便试探地问了一声。
“少爷,要不让周全陪着您,我自己过去找找?
您带着周全先出去,到坊门外等我?
只要我一找到了人,立马带着他出来见您?”
高明闻言摇了摇头,依旧向前,开口说道:
“还是一起吧……
昨天早晨在灞水码头,那中侯就在咱们身边,虽然审讯粱十六的时候,特意把他和其他御史台的吏员都支开了,也说不好他能不能听见个只言片语的……
以杀人灭口一方的穷凶极恶,说不定也要找他麻烦……
你我三人在一起,多少还有个照应,只要让你一个人过去,我也不放心啊……”
没错。
高明之所以前来永宁坊,就是来寻找那位金吾卫的中侯。
中侯乃是官职,高明要寻找的这位,姓张,乃是金吾卫之中一个八品小官,在二十六灞水码头大火的时候,跟随金吾卫刘朗将,一同出长安城到灞水码头救火的,在高明抵达灞水码头之后,刘朗将,正是派了这位张姓中侯,陪着他前往了事发地点。
至于后面高明审问魏六、粱十六等等的过程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高明还不知道火药爆炸跟淮南有没有关系,在审问粱十六的时候,除了周全、刘安留在了身边,刻意把御史台的各级随行吏员都支开了,更不用说他一个金吾卫的中侯了,也就是说,这位中侯也好,御史台的其他吏员也罢,都知道高明审问了粱十六,却不知道审问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等到昨天,胡七带着愣子拜访高明,告诉他,粱十六和魏六死了,而且死之前还被严刑拷打过一番,高明顿时意识到有人要杀人灭口,严刑拷打,不过是为了从粱十六的口中,确定所有目击者的人名单。
在高明送走了胡七之后,不由得又是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杀人灭口一方,是如何确认粱十六就是目击者的?
↑返回顶部↑